rose888888
User
Dołączył: 12 Kwi 2011
Posty: 58
Przeczytał: 0 tematów
Ostrzeżeń: 0/5 Skąd: England Płeć: Kobieta
|
Wysłany: Pon 3:20, 18 Kwi 2011 Temat postu: 铁路隧道带 |
|
|
,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占有率后,一直隐蔽的不为人所知的广利核瞄准了国际巨头。
文|本刊记者 张娜
中国核电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大大推动了国内核电技术的进步,包括重大装备在内的多数技术实现了自主化,但唯独核电数字化仪控和主泵两大领域被认为是中国核电技术尚未突破的两大瓶颈。
临近春节的前三天,多数单位都已人去楼空,但在北京海淀区永丰基地,广利核的几百名员工还和往常一样忙碌着,广利核总经理郝志坚接受《能源》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正是他们数字化仪控系统100%国产化的攻坚期。
广利核全称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从事的是被称为核电站神经中枢和大脑的仪控系统。而广利核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自主研发数字化仪控系统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他的竞争者是西门子、西屋、阿海珐、英维思等国际巨头。
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具备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自主研发能力的专业化公司,除了要面对积极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的国外强势竞争者,这个承担着"国家能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建设任务的企业,还肩负着搭建国家级科研平台、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使命。
"核电仪控行业虽然很专,但市场份额不容小觑,到目前为止,广利核已经承担了十多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数字化仪控系统的供货任务。"正如郝志坚所说,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很令人看好。
然而,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广利核,其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这家埋首致力于自主创新、看上去有些神秘的核电专业技术公司究竟价值几何?
国内核电仪控的第一梯队
无论哪个行业,都习惯用梯队等级来彰显不同身份,甚至挤进第一梯队成为每家企业共同的目标。核电仪控系统这个行业却比较特殊,由于起步相对晚一些,国内做这一行的企业少得可怜,拥有原创技术开发的一共就三四家。数字化仪控,顾名思义,就像核电站的大脑和神经,控制着上百个大大小小工艺系统的运转,不仅是大型核电装备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整个核电站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这是一个集软件、电子、网络通信、控制技术、核电站工艺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我们这除了生产、集成、测试车间以外,都是搞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因为是自主创新,研发的比例很高。"郝志坚说。
在国内的核电仪控厂家中,广利核是起步最早的一批,具体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的电子部第六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和利时公司的前身)承担了一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即为我国援建巴基斯坦的30万千瓦核电站研制电站计算机系统。当时这家研究所小有名气,汉化DOS和电脑第一代长城CH0520都是其杰作。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1号机组电站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工作,历经整整四年,于1997年顺利完成系统的现场安装投运。2005年,和利时公司与中广核集团一拍即合,成立了如今的广利核。
相比而言,其他同类公司的起步则要晚一些。2007年和2008年国内又先后注册成立了两家同类的专业化仪控公司。
可以说,三家专业化核电数字仪控公司的相继出现,有点被迫的意味。过去,核电仪控系统一直被西门子、西屋等国外巨头所垄断。
广利核的成长也和不少国内核电装备企业一样,经历了学习、吸收、消化、创新的几个阶段。主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由国外厂家提供技术和产品总包项目,广利核分包一部分设计和测试工作;第二阶段,与国外厂家组成联队,自主承担其中一部分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工作,主要是非安全级部分,安全级部分仍以外方供货为主,并由其承担技术责任。目前,非安全级系统部分已经实现完全自主供应和自主承担技术责任,采用的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第三阶段就是实现100%自主化,即,原来在第二步中由外国厂家提供的安全级设备要自己来做。2010年3月,广利核取得中国首个针对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设备颁发的民用核安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目前安全级设备的研发正在攻关阶段,预计2012年左右会实现。
广利核已经完成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处于第三阶段,如若成功,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掌握此技术的企业,之所以说它已经成功跻身第一梯队,原因就在于此。另外两家公司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阶段的水平。
100%国产化有多难
一旦广利核完成第三步,那就意味着国内的数字化仪控系统第一次实现100%国产化。
核电确实是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一个行业。数字化仪控在核电领域的发展思路主要有两条:一是把已经在非核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成熟自动化仪控技术产品,经过适应性需求改造,移植应用到核电站;二是针对核电应用的特殊工艺要求,定制开发专用于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第一种思路,据郝志坚介绍,广利核已经成功在非安全级部分得以实现,并在多个新建核电项目得到应用。而第二种思路,主要指适用于核电站专用仪控部分及外方负责的安全级部分,这也是广利核最近几年的主攻方向。
一直以来,核电仪控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美、法、日等国少数几家公司手里,国内核电业主无论在价格、工期还是售后服务的谈判上都免不了受制于人。
"过去,这一块属于卖方市场,价格很难谈,广利核成功实现自主化,中国核电业主在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将享有更大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设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也预示着客户在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参与程度的提高,这对于核电业主和运营商进一步保障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及降低维护成本将起到积极作用。"郝志坚说。
如今,在广利核驻厂办公的就有50多位来自客户业主公司、工程公司和相关设计单位的同事,这在国外厂家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因为有中文支持,大家沟通很方便,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的开发需求在响应程度上都更高一些。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广利核的进程就是国内核电仪控发展的进程。比如,广利核率先在国内实现了非安全级部分的国产化,率先成为我国核电数字化控制保护系统领域第一个拥有《民用核安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资质的企业。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实现100%国产化,我们国家就有了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话语权。
不言而喻,接下来的安全级系统自主之路是最难的。从需求分析、研制、验证、取证、鉴定、应用(试点应用、降级使用等)到最终应用,多个必经阶段环环相扣,以往国际巨头一路走过需要超过10年时间。事关核反应堆过程的控制和保护,每一步都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要用10年来攻关了。
对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数字化安全级系统的定向攻关,广利核已经做了四年多,拿到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许可证书算是完成了取证阶段,铁路隧道带水反压堵漏。后面的鉴定和应用阶段将是他们最终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根据计划,他们将在2011年完成样机系统的鉴定,目标是到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开工,也就是2012年,完成鉴定的安全级系统将真正应用到核电站。随着这两台机组的开工,核电数字化仪控将真正实现100%国产化。应该说,广利核仅仅用了7年,远低于国际同行的10年。
"合作但不缴枪"
不得不承认,仪控系统确实跟其他的核电重大装备有所区别,必须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实现数字化以后,核心的软件部分变得愈发难以攻克,因为这一部分不是参照着外来图纸加工就能生产出来的,而是要靠自主研发和创新,技术含量很高。
郝志坚说:"单从商业价值来看,仪控系统的重要性也绝不低于按吨计的压力容器,仪控系统的基本造价抵得上压力容器的价值,并且不在国外技术被转让的范围之内。"
对于技术引进,其实不少国内企业都曾走过弯路,但多以失败告终,因为一两次的技术转让并不能帮助企业彻底解决问题。因为虽然通过引进技术可以占有足够多的市场份额,但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在引进技术后被对方收购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我们也和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合作,但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化产品、技术的发展。"郝志坚说,"如果我们都不坚持自主创新,那就都是国外企业的市场了。"
要想立足,广利核的经验一是自主创新,二是市场化运作。虽然与三菱等多家外方公司有着技术上的交流和项目上的合作,但广利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并积极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和保护。"除了公开参与中广核核电仪控项目的投标,我们还积极参与中核、华能等其他公司的项目,比如秦山核电站二期的安全壳泄漏率在线监测系统和石岛湾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等。"郝志坚说。
或许,我国核电市场的全面放开将造就一批新的明星企业。比如广利核,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当国际巨头们抱着原有技术放慢更新脚步时,中国企业则选择了站在巨人肩膀上,运用当前最先进的软件和设计理念开发新系统,郝志坚说,研制成功以后,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走出国门。
Post został pochwalony 0 razy
|
|